三伏天中哪伏最热
第三伏的十天
所谓的“伏天儿”,就是指农历“三伏天”,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
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
可以这样理解:“伏”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,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。
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历书计算,简单地可以用“夏至三庚”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我国古代流行“干支纪日法”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使用。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。庚日的“庚”字是“ 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。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为初伏,第4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。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。看来,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,所以,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。
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,气温最高,阳气最盛的阶段,在这一阶段,人体腠理疏松,经络气血流通,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,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(庚日为金,属大肠,大肠与肺相表里),为温煦肺经阳气,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。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、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,相得益彰,共收扶正祛邪之功,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。
三伏天,一伏是十天,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。所以,划分三伏天,就是: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,为第一伏的开始天。比如,2006年的夏至,是西历年的6月21日,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,28天之后,就是第三个庚日,所以,2006年的7月20日,就是第一伏的开始;十天之后,又是个庚日,也就是7月29日,就进入了第二伏;十天之后,又是一个庚日,也就是8月9日,就进入了第三伏。这就是说,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,都是很热的,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,是最热的。
三伏天最后一伏来了
1、三伏天最后一伏今日开启
8月10日正式进入末伏,这也是今年长达40天“超长待机”三伏天的最后10天,俗话说“秋后一伏热死牛”,末伏虽接近立秋,但高温威力不减,尤其南方多地仍将面临35℃以上的“桑拿天”。
2、末伏为何这么热?
末伏处于夏秋过渡期,地表热量积累达到峰值,加上副热带高压“控场”,空气湿度大,体感闷热难耐,北方可能出现“秋老虎”,南方则延续湿热模式,防暑降温仍是重点。
3、末伏养生记住3个关键词
① 祛湿:多吃冬瓜、薏米、红豆等利水食物,少吃冷饮;② 润燥:银耳、梨、蜂蜜可缓解“秋燥”;③ 护阳:避免空调直吹,适量运动出汗排毒,但避开正午时段。
4、末伏过后,天气会凉快吗?
末伏结束(8月19日)后,北方昼夜温差加大,南方则需等到9月才能逐步降温。提醒大家:末伏期间雷阵雨频繁,出门随身带伞,既能遮阳也能防雨!
(字数:约350字)
相关问题解答
1、"三伏天到底分哪几伏?每伏多少天?"
"三伏天分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初伏固定10天,末伏也是10天,但中伏长度不固定——有的年份10天,有的20天(看夏至后第3个庚日来得早还是晚),比如今年(2024年)中伏就是20天,所以整个三伏长达40天,热到怀疑人生!"
2、"三伏天里哪一伏最热?是末伏吗?"
"中伏通常最猛!因为中伏正好撞上大暑节气,地表积热达到巅峰,加上雨水少,闷热感拉满,末伏虽然还在‘伏’里,但已经立秋了,早晚会稍微凉快点(不过中午照样蒸笼模式)。"
3、"末伏来了还要热多久?有啥降温妙招?"
"末伏一般到8月中下旬结束,但‘秋老虎’可能接着发威,建议:① 喝绿豆汤、吃西瓜补水;② 中午别头铁出门;③ 空调别开太低,26℃最省电又健康!"
4、"三伏天养生必须‘以热制热’?喝热水真比冰水管用?"
"中医确实提倡‘冬病夏治’,比如贴三伏贴、泡脚发汗,但喝热水这事儿看体质——阳虚的人适合,容易上火的朋友还是常温水更安全,冰水?小口喝没问题,吨吨吨灌小心肠胃罢工!"
(注:结合了气象规律和民间习俗,用聊天语气带数据,比如2024年伏天长度和实际防暑建议~)
本文来自作者[盼萱来了]投稿,不代表延年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jlls123.cn/wiki/202504-314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延年号的签约作者“盼萱来了”
本文概览:三伏天中哪伏最热第三伏的十天所谓的“伏天儿”,就是指农历“三伏天”,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 可以这样理...
文章不错《三伏天中哪伏最热 三伏天最后一伏来了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