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.的意思是
回望妻子儿女,也已一扫愁云,随手卷起诗书,全家欣喜若狂。
扩展资料
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
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
[注释]
1.河南河北:唐代安史之乱时,叛军的根据地。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。
2.剑外:剑门关以外,这里指四川。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。蓟北:今河北北部
一带,是叛军的老巢。
3.却看:回过头来看。妻子:妻子孩子。
4.漫卷:随便卷起。
5.白日:白天。纵酒:纵情喝酒。
6.青春:绿色的春天。作伴:指春天可以陪伴我。
7.巴峡:当在嘉陵江上游。巫峡:长江三峡之一,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。
8.襄阳:今属湖北。洛阳:今属河南。
却看妻子愁何在的下一句
1、“却看妻子愁何在”的下一句是“漫卷诗书喜欲狂”,出自杜甫的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,这两句诗堪称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”中的灵魂片段,把诗人听闻收复失地后的狂喜之情写得活灵活现。
2、整首诗背景是安史之乱结束,当时杜甫正流落四川,突然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,“初闻涕泪满衣裳”的震惊过后,转头看见妻儿愁容尽散,自己更是激动得胡乱卷起书本,完全没了文人该有的淡定模样。
3、“漫卷诗书”这个动作特别传神,要知道杜甫平时“读书破万卷”,此刻却像个孩子一样把书卷得乱七八糟,连标点符号都顾不上,纯靠肢体语言表达喜悦,这种反差萌让读者隔着千年都能笑出声。
4、这两句诗能火遍全网,关键在于情感共鸣太强,当代人看到“愁何在”会想起疫情解封时全家如释重负的样子,“喜欲狂”则像极了考试取消、工资到账、抢到周杰伦演唱会门票的瞬间。杜甫用1400年前的文字,精准戳中了现代人的爽点。
5、文学史地位方面,这首诗是杜甫少见的“放飞自我”之作,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写“国破山河在”,突然画风突变搞出个“喜欲狂”,就像严肃的老教授突然在课堂跳起《科目三》,这种反差反而让诗句更具记忆点。
6、有个冷知识:杜甫写这首诗时已经52岁,放在唐朝算高龄人士,但诗中迸发的生命力堪比二十岁小伙,这说明真正的快乐无关年龄,只要遇到足够惊喜的事,谁都能瞬间年轻三十岁。
7、现在这两句诗还衍生出新用法,比如网友吐槽家长辅导作业时,会套用“却看妻子愁何在?翻开作业血压来”;遇到打折促销就改成“漫卷购物车喜欲狂”。传统文化能以这种幽默方式焕发新生,恐怕连杜甫本人都会点赞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却看妻子愁何在”下一句是啥?
下一句是“漫卷诗书喜欲狂”!这是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里的名句,意思是回头一看老婆孩子哪还有愁容啊,我自己也乐得把书随便一卷,高兴到快疯啦!
2、这两句诗表达了啥心情?
杜甫当时听说叛军被打跑、家乡收复了,直接开心到飞起!老婆不愁了,他自己也手舞足蹈,连书都胡乱卷起来——简直是“人生巅峰”的狂喜现场!
3、为啥要“漫卷诗书”?
古代书是卷轴的,正常得慢慢卷好,但杜甫太兴奋了,随手乱卷,根本顾不上整齐,这种细节特真实,把那种“终于不用逃难了”的激动全写活了!
4、这诗背景是啥?能简单说说不?
安史之乱把唐朝搞惨了,杜甫逃难多年,突然听说官军赢了,河南河北收复了,他立马计划回老家,这才有了这首“生平第一快诗”——连愁眉苦脸的老婆孩子都笑开花啦!
(回答结合了诗句解析、历史背景和口语化表达,开心到飞起”“手舞足蹈”等,更贴近日常聊天场景。)
本文来自作者[悦琳琳]投稿,不代表延年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jlls123.cn/yule/202504-447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延年号的签约作者“悦琳琳”
本文概览: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.的意思是回望妻子儿女,也已一扫愁云,随手卷起诗书,全家欣喜若狂。 扩展资料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 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...
文章不错《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.的意思是 却看妻子愁何在的下一句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