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鹭2-5段说明文150字
白鹭,世界各地均有分布,俄罗斯、中国、日本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。在我国,许多省份都 有白鹭的栖息地。 三寸。”郭沫若《白鹭》一文,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:“那雪白的蓑毛,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,那铁色的长喙,那青色 的脚,增之一分则嫌长,减之一分则嫌短,素之一忽则嫌白, 黛之一忽则嫌黑。”
白鹭姿态优美,动作潇洒,极富飘逸之神韵。伫立时,白鹭收敛羽翼,颈部或伸或缩,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 身躯,俨然“雪衣公子立芳洲”。行走时,白鹭颈部收缩成 两脚向后伸直,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,直冲云天,却又从容不迫。
白鹭还有“群飞成序”的习性,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 观赏到“一行白鹭上青天”的美景。可以说,白鹭的优雅和高 贵,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。 泽地,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,唐宋诗词中就有“漠漠水田飞白鹭”,“草长平湖白鹭飞”等生动描绘。
白鹭栖息最密 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,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 筑巢繁衍,有时百千白鹭齐飞,场面蔚为壮观。 白鹭“林栖而水食”。捕食时,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,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,然后突然伸出长颈,用又长又 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,准确地把食物叼住。
有时也“久立 潺潺石”,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。傍晚,白鹭归巢,栖身于 近岸的山林,在树丛、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。 有趣的是,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“择优而栖”。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,白鹭常会不辞而别;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,白鹭 又会悄然飞回。
因此,诗人讴歌的“翩翩白鹭下夕阳”等景象, 在环境学家们看来,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,它还意味着 环境的优化,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。 白鹭是着名的文化鸟类,它是吉祥、高雅、奋进的象征。从古到今,许多诗词歌赋、绘画刺绣、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 等,都常以白鹭为题材。
《诗经》早就有“振鹭于飞”的诗句。 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“鹭莲图”,常被人们作为赠品,寄寓“一 路(鹭)连(莲)升”的美好愿望。生活中,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 各种事物命名。单以地名为例,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贵州、 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“白鹭岛”、“白鹭洲”的生态旅游景点。
白鹭2到5自然段改成说明文
1、白鹭的体型堪称完美,成年白鹭体长约55厘米,全身羽毛洁白如雪,搭配流线型身躯,既不像丹顶鹤那般高大笨重,也不如麻雀般娇小纤弱。这种黄金比例使它在水边活动时显得格外优雅,尤其当它单腿站立于浅滩时,宛如雕塑家精心打造的玉器。
2、羽毛配色暗藏自然密码,白鹭的喙部呈铁黑色,与纯白羽毛形成鲜明对比;脚部则是明黄色,如同穿戴了防水长靴。这种黑白黄三色组合绝非偶然:黑喙便于水中精准捕食,黄脚能在浑浊水域清晰显形,而白色羽毛则具有天然防晒功能。
3、身体构造彰显生存智慧,白鹭的颈部由26节椎骨组成,伸缩幅度可达身体长度的两倍,这让它既能像弹簧般突然出击捕鱼,也能蜷缩成"S"形保存体力,长达15厘米的尖喙内侧布满倒刺,能牢牢锁住滑溜的鱼虾,堪称天然捕鱼器。
4、飞行姿态蕴含空气动力学,白鹭展翅时翼展超90厘米,每秒振翅仅需2-3次,比多数鸟类节省30%体力,独特的"缩颈飞行"姿态——将长颈折叠成Z字形,配合笔直后伸的双腿,有效减少空气阻力,使其能连续飞行20公里不降落。
(全文共352字,重点部分已加粗)
相关问题解答
1、为什么要将《白鹭》2-5段改成说明文?
因为原文是散文或抒情风格,改成说明文能更清晰、客观地介绍白鹭的外形、习性等特点,比如把"那雪白的蓑毛"改成"白鹭的羽毛为纯白色",更符合说明文要求。
2、改写时要注意哪些点?
① 去掉比喻和抒情句(如"增之一分则嫌长");② 用科学语言描述(如"喙长约8-10厘米");③ 按逻辑顺序分段,比如先写外形,再写捕食、栖息等。
3、能举个改写的例子吗?
原文:"在清水田里,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。"
改写:"白鹭常单独或成对站在浅水区域,通过弯曲的长颈快速啄食小鱼、虾类等水生动物。"
4、说明文需要加小标题吗?
建议加!
二、外形特征 → 三、捕食方式 → 四、栖息环境
这样结构更清晰,像科普文章一样方便阅读。
本文来自作者[倔强的草鱼]投稿,不代表延年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jlls123.cn/yule/202504-230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延年号的签约作者“倔强的草鱼”
本文概览:白鹭2-5段说明文150字白鹭,世界各地均有分布,俄罗斯、中国、日本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。在我国,许多省份都 有白鹭的栖息地。 三寸。”郭沫若《白鹭》一文...
文章不错《白鹭2-5段说明文150字 白鹭2到5自然段改成说明文》内容很有帮助